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日期:2019-09-20  编辑:  点击:[]

1.人才培养思路

学校根据“五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组织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大研讨,明晰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内涵要求,明确了“三坚持”的人才培养思路。

坚持立德树人。学校把“做人有品格”确立为“五有”人才培养目标的第一位,将“立德树人”作为检验各项教育教学工作的根本标准;切实加强和改善立德树人工作,以“四导”(引导、倡导、指导、辅导)工作法为抓手,构建“三全育人”格局;通过创建“不孤志愿服务”德育品牌,形成学校立德树人的特色亮点。

坚持按应用型内涵培养人。学校紧紧抓住应用型为类型教育的特质,以专业和课程建设为核心,以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为重心,按“八个基于”改革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基于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及行业要求制定专业培养标准,基于应用能力产出倒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于技术应用逻辑导向重构课程体系基于现代技术发展重组教学内容,基于校企优势互补共建育人平台,基于学生学习中心改革教学模式,基于人才培养特征组建教学团队,基于学生能力导向实施学习评价。

坚持“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培养人。学校树立教学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理念,厚植学生做人做事的道德基础,强化学生就业创业的职业能力,同时通过构建学业指导体系、身心健康服务体系、个性学习体系、就业创业指导体系等服务体系和平台,引导学生个性化发展,为学生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学校依据“三坚持”人才培养思路,努力探索与实践“一条主线、两种资源、三大体系、四个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一条主线:以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两种资源:深化产教融合,充分利用学校和行业产业两种教学资源协同育人。三大体系:构建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学体系三大培养体系。四个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四种教学组织方式。各二级学院结合专业特点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实践与探索,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特征。

2.产学研合作教育

构建合作机制,促使产学研合作持久稳定。学校依据“开放式”办学理念,出台《南宁学院关于推进产学研合作的实施意见(试行)》,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委员会,设立产学研处,统筹推进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初步形成高层常态沟通机制、资源共建共享机制、合作绩效评价与改进三大机制,使产学研合作持久稳定

共办产业学院,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学校与合作育人主体共办了中兴通讯工程学院、高博软件学院、科大讯飞人工智能学院、机电与质量技术工程学院4个产业学院。产业学院所设专业大为新兴专业和区域发展急需专业,如智能制造工程、物联网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质量管理工程等。这些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效配合了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提升了为地方服务的能力与水平。

共建学科专业,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学校与合作主体共建了软件工程、通信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工艺美术等11个专业。合作主体以其在产业或行业潜在优秀师资、与市场紧密对接的优势,促进专业建设紧扣应用型人才培养,促使共建专业形成特色专业或优势专业。以工艺美术专业为例,学校与广西工艺美术协会、南宁市工艺美术协会等单位合作,设立大师工作坊与名师工作室,引进6名行业大师和4学科名师,形成了师徒制的学、训、产教学模式,使专业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并形成特色。

共管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校与合作育人主体共管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如中兴通讯过程学院,企业方14名工程技术人员与学校教师组建混编型教学团队混编教学团队,依据产业发展趋势共同制定培养标准,完善“反向设计、正向实施、能力产出”的培养方案,构建基于技术应用逻辑的课程体系,开发教学资源,组织校内实践教学,努力实现通讯人才培养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大大提升了人才的就业竞争力,畅通了人才供需渠道,形成招生就业两旺局面。又如财会类专业实训环节,合作南宁才金会计服务有限公司依据校企优势互补的财会类人才培养思路,实体企业的真账本搬进校园,安排学生真刀实枪做账,让学生在校期间接触真资料、做真项目,真学真做,掌握真本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共搭研学平台,促进企校产学相长。学校与合作育人主体共同搭起了“教育部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智能制造产教协同创研中心”“轨道交通协同育人平台”等不同类型、不同层级的产学研协作育人平台7年获得近7000万元的合作办学资金投入,一定程度上破解了民办高校资源约束的瓶颈,促进企校产学相长以学校与南宁轨道交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共建的轨道交通协同育人平台为例,平台不仅为学校培养人,也为企业培训员工在此基础上,学校获批联合共建“南宁市轨道交通人才小高地”“南宁(东盟)轨道交通国际科技合作示范基地”,从而促成自治区重大项目“中国东盟综合交通国际联合实验室”落户学校,为合作各方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共促学生就业,提高学生就业质量。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成立就业工作小组,在校外合作建立了129个实习与就业基地开展实习实训,强化实践能力,适应职场环境。合作主体除提供对口岗位的专业实习与就业推荐服务外,还共同为毕业生提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培训,利用各自资源共同拓展优质就业市场,共同组织专业专场招聘咨询会,实现学生高质量就业。


关闭